一、《重庆年鉴》于1987年创刊,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管、市政府办公厅主办、重庆年鉴社编辑出版的政府综合年鉴。它逐年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和反映重庆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情况,收录年度性主要文献和重要资料,旨在为决策服务、为经济导航、为民众提供信息、为修志积累史料,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国内外人士认识重庆的一个窗口。
二、《重庆年鉴》2011年卷(总第25卷)记录2010年重庆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本卷年鉴框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共有13个部分,分别是特辑、重庆概况、三峡库区移民、政治与法制、经济、两江新区、社会事业、区县(自治县)、人物 光荣榜、大事记、文献、统计资料、附录,共设置有42个部目,重点反映“五个重庆”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法治政府、保障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三、《重庆年鉴》采取部目、分目、条目的编辑体例,少数分目下增设次分目,以字体、字号等版式设计区别不同层次。条目标题用黑体字加【 】表示。
四、《重庆年鉴》的统计数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价值指标绝对数凡未注明的,按《年鉴》记载当年(2010年)价格计算。
五、为免累赘,凡直书月、日而未写年份,即为2010年;数据增加或减少多少未说明与某一年份比较,即为《年鉴》记载当年(2010年)与上年(2009年)比较。
六、《重庆年鉴》具备双重检索系统,即书前目录和书后索引。
七、《重庆年鉴》稿件由重庆市级各部门、党派、团体以及各区县(自治县)和驻渝部队提供,并经供稿单位领导审核;统计资料由重庆市统计局提供。因统计口径等原因,部门和区县(自治县)稿件中有个别数据与统计资料数据不尽一致的,采用时请予注意。
八、《重庆年鉴》的编辑出版得到全市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卷中疏漏、错误之处,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