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秦岭旅游年鉴》作为秦岭旅游业发展的年度史料性文献,逐年出版,公开发行。《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是在秦岭山系关联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支持下,由《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纂委员会主持,陕西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承编的专业性旅游年鉴,力求全面、准确、系统地记述秦岭的旅游资源、旅游特点、年度旅游发展情况、文化传播与旅游宣传营销等事件,同时记录旅游管理体制变化和旅游景区创A升级、旅游业态发展情况。
二、《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传播秦岭文化、发展秦岭旅游、科普秦岭知识、建设秦岭生命共同体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愿景目标服务。
三、《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所涉及的秦岭地理范围依据2020“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报告及《中国秦岭旅游图》(审图号:GS[2021]2957号)行政区划范围收集内容和编纂年鉴资料。本卷重点收录了县区级基本情况、旅游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县域内5A、4A级旅游景区简介,并分别发送各地审核确认。由于存在信息不畅等问题,存在疏漏、表述不准在所难免,不妥之处将于下一年度编纂时修正。
四、《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为秦岭旅游年鉴系列第二卷,大事记和资料记述时限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保持事件的完整性,个别内容可适当追溯和延伸。首卷涉及7省(市)中的32个地级市和159个县(区、市),第二卷按照秦岭范围重新进行梳理,记述范围增加到33个地级市(含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168个县(区、市)。本卷中涉及各县(区、市)总人口采用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五、《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采用分类条目体,设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其中,类目7个,分目70个,条目2740个。不同层次的标题、字体、字号和版式设计有所区别。条目是记载信息的基本单位,其标题用黑体加【】。内容繁复的条目分子目,其标题为宋体加粗。
六、为保持年鉴的延续性,《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对秦岭概览及秦岭地理生态旅游区内所拥有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类别及单体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关注各区县和经评定公布的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由于秦岭在关联地区过渡带范围存在较大差异,秦岭地理与文化影响不可能以图所划截然区分,因此对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的位置界定会有差异。同时,由于资源和景区级别的可变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代表性,在名录中出现遗漏在所难免。
七、《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对单位、机构名称等,原则上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之后用习惯性简称。
八、本年鉴采用的内容,均由相关省、市有关部门、旅游单位、媒体报道以及公开资料梳理编纂,版权归原作者,地质地理和旅游规划资料分别由陕西地矿集团和陕西旅游设计院协助提供,经《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编辑部编辑、编纂委员会审查,西安地图出版社审核通过并履行相关出版程序后正式出版。编辑部对所有提供编纂资料的单位、机构、个人和平台的公益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